会员风采Made in Lishui

从国企领导到成功企业家

高志伟,八十年代凤毛麟角的大学生,九十年代初前途光明的国企领导。30多岁,正当同龄人都趋于安稳的时候,高志伟却凭借自己的眼光和触觉,选择下海经商。一路披荆砍棘,他成为现在的成功企业家,佛山市智星铝合金制品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。


天之娇子 勇敢抉择

1982年,高中毕业的高志伟进入到国营企业南海钢管厂,成为了当时让人羡慕的国企工人。1984年至1987年,富有进取精神的高志伟通过学习,获取大学毕业文凭并在毕业后回到了钢管厂工作。在上世纪80年代,大学生被称之为天之骄子,凭着高学历、高能力,高志伟在厂里的发展十分顺利。1990年,未足30岁的高志伟,已经在厂里当上党委副书记和副厂长,前途一片光明。加上当时国营企业一片兴旺,很多人想方设法都要进入国企。高志伟坦言,当时以钢管厂副厂长的身份出外办事、谈业务,是相当受尊重的。

但正是由于身处国企管理层,高志伟深刻体会到国营企业内部的弊端,同时也感觉到国营企业所面临的危机。

90年代初,中国的经济大环境正处于一个转型期,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,很多以往的个体户通过一定时间的资金积累,已逐步脱离小打小闹的经营模式,转型为上规模的现代企业。加上政策的鼓励,民营企业在那个时期开始兴旺了起来,对仍沉睡在计划经济的国营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经过半年的思考,1993年,高志伟做出了一个勇敢的抉择——下海经商,与一位高中同学合作,办起一间只有几个工人的智星五金厂,专做落地风扇的伸缩管,开始了创业打拼的道路。

创业起步 步步艰辛

经过了前期一点尝试,高志伟选择了铝材行业。后来又因为感觉资金有限,1994年,他和拍档决定把铝材从一个主产品,转为配套产品。1994年机缘巧合之下,选择了做铝箱。

从受人尊重的国企高层到民营小企业的老板,失去了光环,没有了背景,没有了财富,一开始走上创业路,高志伟就感受到了落差。

在创业初期的四、五年时间,由于资金不是很充裕,高志伟的创业路走得起复迭荡,甚至有过要问家人借钱度难关的经历。到最坏的时候,他想到自己辞职前一年考了大货车车牌,打算万一真的做不下去了,就去别人的工厂做司机开货车。

虽然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,高志伟只轻松地用一句“都付笑谈中”去形容,但当时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他不敢向家人表露太多,自己默默承受了所有的无耐和迷茫。

“既然选择了,肯定要坚持”,这句话是高志伟当时信心的支撑。加上当时经济趁势向好,同时,一些他以前的同事、朋友在创业路上做出了成绩,这些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鼓舞,让他在逆境中仍能坚定成功的信念,不断寻找企业的出路和成功的秘决。

抓住机遇  迎来转机

转机出现在1997年。随着国外网络营销的流行,B2B电子商务这种营销模式的出现,引起了高志伟的关注。当时国内还未有阿里巴巴,很多人对电子商务还不认识,但高志伟已经洞察到这种新型营销模式蕴藏的巨大商机。在资金仍不充裕的情况下,高志伟和拍档毅然投入十几万元开发电子商务。在当时国内铝箱生产厂中,智星早着先机,首家采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。而且这项投入很快取得回报,有几个国外的客户通过和他们联系,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订单。有了这个支撑,1998年,企业走上了正常轨道,智星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也在这一年正式成立,专业制造和出口铝箱。

适逢其会,从1999年开始,整个国际经济形势高速发展,出口型企业迎来了黄金时期。高志伟庆幸当年离开国企的时机选择得相当适合。他说,虽然刚起步的几年比较艰辛,但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,并能够在1999年前找到了企业的出路,使企业顺应天时,抓住了19992007年这段接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。


专注专业  稳健发展

在制造业的领域从来没有独家生意。顺应潮流,不少人和高志伟同期创业,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。高志伟也会去研究他们失败的原因。他认为,这些企业的失败多数是由于没有专注专业。看到市场上什么产品销路好就做什么产品,以降低产品质量,打价格战的形式去竞争,未能在业界中形成好的口碑和信誉度,使企业经营止步于短期行为,最终走向失败。

通过吸引这些失败的教训,多年来,智星公司一直专注于专业。铝箱产品本身是一种包装物,随着包装的产品不同,而牵涉到不同的行业,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。所以一家企业的产品,不可能覆盖所有门类。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,配合市场营销,智星公司将生产的重点专注于工具箱、演艺器材箱等几个行业门类的铝箱产品,重点研究这几个门类产品的生产技术、品质标准、工艺要求以及客户服务等,通过质量和服务去占领市场,在行内创出很高的知名度。目前,工具箱类别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六成,影音器材箱的占有率也达到了五成。很多要求高,订单大的客户都会主动联系智星公司。

不断进修  创新管理

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之后,高志伟并没有安于现状,而是继续以审视的姿态,查找企业和自身的不足,并通过不断学习,充实自我。20092011年,他在朋友的推介下,参加了中山大学EMBA的学习。在这个班上,他除了学习到新的营运模式、商业模式,成功企业的策略等等之外,还拓展了视野,丰富了人脉资源。他认为,人想要进步,最少每十年,甚至五年就应该进修充电一次,十年不进修就会落后。

在注重学习的同时,高志伟还强调要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到实际当中。例如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,高志伟认识到,以往企业老板利益最大化,粗放式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,因为毕竟一人之力是有限的。必须转变成,为高管团队建立平台,让他们能够分享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果,增强他们的归属感。使这些高管从以往打工者的心态,转变为企业经营者的心态。既然是企业的经营者,自然就会更投入到工作中,形成与企业共同进退的氛围。只有形成这样的管理团队,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

而对于目前珠三角企业普遍遇到的招工难问题,智星公司也有它的“良方”,就是为新员工找朋友。

以往新员工入职后,一般都是放到工作岗位上,让他们自己摸索,自己奋斗。但今年春节后,高志伟要求各部门无论是什么岗位,每招一个新人进来,都要找一个老员工实行一对一的帮助辅导,让老员工带新员工熟悉工作和生活的环境,讲解工厂的规章制度,尽量排解新员工的思想顾虑。因为高志伟深知,每一位新人进厂都会有不适应,都会产生孤独,都希望得到陪伴和关爱。他希望通过这种相互关爱的模式,为新员工营造舒心的人际环境。同时,如果新员工入职超过三个月,工厂会对所配对的老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,增强这些老员工的责任感。这一招果然有效,春节开工后十天,智星公司已经初步完成了招工任务,生产快速步入正轨。

高志伟认为,一间企业如何能吸引人进厂,如何留得住人,关键是看这个企业能否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一份合理的报酬。好的环境包括了整洁的工作环境,合理的工作时间,良好的人际氛围,优越的福利等等。如果上面这些都做到了,那企业自然就具有凝聚力。

后记:采访高志伟,让笔者感受到一位成功企业家的谦和。作为商人,高志伟并没有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。抱着把钱看淡些,把权看淡些的心态,他和拍挡一起合作二十多年;抱着共同分享经营成果的理念,他致力于培养一个能共同进退的高管团队;通过给员工关怀关爱,他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。而在创业守业的过程中,他一直保持着对大局、对外界敏锐的触觉。正因为如此,当年他敢于放弃优越的国企工作,开创另一番事业;他能先于其他同行,通过电子商务让企业走出困境;他能不断地进修,并学习别人的经验,形成自己的管理模式,使企业平稳发展。笔者希望通过这篇专访,对那些怀抱创业梦或者是正在创业路上艰难前行的人有所启发。有梦想要敢于实践,正在实践就要坚定信念,不断寻求出路,最终达成梦想。

来源:里水总商会